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受控,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呈现回暖态势,但产业链的完全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当前,原料供应、生产负荷、下游需求等环节虽有所恢复,但整体协同效率尚未达到疫前水平。特别是在物流运输领域,以下问题依然制约着产业链的顺畅运转:
跨境运输效率低下。国际海运航线缩减、班次不稳定,导致化工原料进口周期延长,部分关键中间体供应紧张。同时,出口化工产品面临港口拥堵、集装箱短缺等问题,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和违约风险。
国内运输网络尚未完全畅通。部分地区仍存在道路限行、车辆管控等限制,危化品运输资质审批周期较长,影响了化工产品的及时配送。加之油价高位运行,运输成本持续攀升,进一步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。
第三,仓储环节承压明显。由于下游需求波动较大,化工企业库存水平居高不下,而专业化仓储设施不足,特别是危化品仓储资源紧张,导致部分产品被迫暂存于非标准仓库,存在安全隐患。
信息协同机制不完善也是突出问题。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共享不足,运输状态跟踪、库存动态更新等数据未能实现实时互通,影响了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。
总体而言,能源化工产业链的全面复苏仍需政策支持与市场调节双管齐下。建议加强国际物流协调,优化危化品运输管理,完善仓储基础设施,并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,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,为行业复苏注入更强动力。